真丝面料的历史 |
|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中国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浙江良渚文化以及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家蚕丝的丝绸残片。表明距今约五千年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求,人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的某些原始生产手段。 根据我国丝绸遗存的分布地区来看,我过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的开发都比较早。而由于历史各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很快发展。魏晋之后,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徙,南方经济相对稳步发展,丝绸重心逐渐向南转移。晚唐时加快了转移进程,至宋朝这一变迁基本完成,江南地区成了全国丝绸重要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涌现出不少兴旺发达的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业获得了进一步的繁荣。 在大多数王朝,都把丝绸列为征赋财源之一,颁发诏令督劝农桑。生产的发展要求技术上的进步。在我国历史上,桑树的各种栽培方法的成功,特别是嫁接桑的出现,促进了桑叶的优质高产。缫丝车从手摇到脚踏,丝织机从手提起综到脚踏起综,以及束综提花机的发明,型板印花取代手工描绘等等,使丝绸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由于丝绸优良的服务性能和装饰效果,使他特别受人青睐。华丽的丝绸服饰,历来是王公贵族奢侈生活的珍品,这导致了官营织造的精工细作,产品向高档化发展。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织品种就有:其价如金的锦,光洁如冰的绫,采茸柔拂的绒,华润光亮的缎,还有富丽堂皇的妆花,图案精美的缂丝,真可谓是绚丽如霞,曾不不穷。 中国还作为传统的出口产品而蜚声全世界。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丝绸就开始流传国外,其生产经验和技术亦随之而传播四方。同时也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商业往来的“丝绸之路”以及连接东南亚、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