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7日
⁄ 丝绸文献
⁄ 共 463字
⁄ 阅读 7,069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十四)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大多用于香囊底部、锦袍缘、镜衣底部等。出土的绒圈锦为3枚经丝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花型层次分明,绒圈大小交替,纹样由各式几何纹所组成,有明显的立体效果,因而外观甚为华丽。
如N6—2绒圈锦,经密1760~2240根/10厘米,以4根经丝为一组,即地纹经I,地纹经Ⅱ和底...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26日
⁄ 丝绸文献
⁄ 共 492字
⁄ 阅读 5,970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十三)
起绒锦
西汉史游《急就篇》云:“锦绣缦毵(m矗。)离云爵”。颜师青注:”谓之刺也。”又《广韵》:‘‘毵,绢帛毛起如刺也。这毵可能就指起绒锦,是汉朝新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丝织品种,其基础组织与汉锦基本相同,花纹具有立体效果。
起绒丝织物可分开毛与不开毛两类。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起...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20日
⁄ 丝绸文献
⁄ 共 407字
⁄ 阅读 6,811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十二)
汉朝随着丝绸生产技术的高度发展,尤其是提花机的创新和提花技术的提高,为经锦纹样的创新和发展提了必要的条件。在动物纹样中龙凤辟邪、珍禽怪兽、虎豹玄鸟等配以飘渺的云气,表现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汉代开始对龙对风加彩条几何纹锦纹样出现各式变化的几何纹,用花草作为衬托附件加以装饰,为植物花草纹样之渊源。以各种祥禽瑞兽...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9日
⁄ 丝绸文献
⁄ 共 340字
⁄ 阅读 6,100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十一)
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元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战国墓中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经锦纹样多达十余种,其中尤以N4舞人动物纹锦衾的纹样为最复杂。花纹图案由龙、风、麒麟等瑞兽和歌舞人物组成,每一小单元以三角排列,左右对称,共有七个单元组成横贯全幅的花纹(彩图3)。
经向长5.5厘米,纬向宽49.1厘米...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3日
⁄ 丝绸文献
⁄ 共 322字
⁄ 阅读 1,774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十)
这些二色经锦和三色经锦在长沙左家塘战国墓、湖北江陵砖一号战国墓、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墓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等墓葬中都有大量出土。
除上述的经锦之外,汉朝还有一种表面呈凸纹状的锦。这种凸纹锦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见有出土(图3—17),其编号为N6—3,经密为1560根/10厘米,纬密为460根/10厘米,个花纹循...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2日
⁄ 丝绸文献
⁄ 共 359字
⁄ 阅读 1,781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九)
三色经锦由三组不同颜色的经丝与纬丝交织而成。三组经丝的排列比为1:1:l,依照织物花纹的需要,三组经丝交替换层显花,当一组提作表经时,另外两组作为里经,所以,这种三色经锦仍属于“二重经锦”组织。
三色经锦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但不是整幅丝织品都采用三色,而是根据局部的某一花纹图案的需要而采用...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30日
⁄ 丝绸文献
⁄ 共 406字
⁄ 阅读 2,367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八)
战国秦汉时期的织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织锦图案是靠二色以上的经丝交替换层来显示的,故一般称之为“经锦”。经锦可分二色经锦和三色经锦两大类。二色经锦由两组不同色彩的经丝与一组纬丝,以经二重组织更迭交织而成。经丝依其作用分表经和里经。表经的一组长浮线遮盖住里经的浮点,使其不露于织物的表面。为了配色起见,同一根经丝依花纹的需要,有时作为表经,有时作为里经。...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9日
⁄ 丝绸文献
⁄ 共 316字
⁄ 阅读 2,127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七)
(四)绫
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具有特殊光泽效应的一种丝织物。《释名》:“绫,凌也。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纹理也”。“冰”古文作。绫的表面呈状的叠山形斜纹,它是通过不同斜向或不同枚数,以及经纬面的斜纹组织来显花的。绫与锦同属高级丝织品,古代文献中常见有“绫锦”之称。
(五)锦
&n...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3日
⁄ 丝绸文献
⁄ 共 418字
⁄ 阅读 1,792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六)
绮是平纹地上起斜纹花的提花丝织物。《说文》云:“绮,文缯也。”又《释名》:“绮,欹也。其文欹邪不顺经纬之纵横也;有杯纹形似杯也。有长命者,其彩者相间皆横终幅,此之谓也。”说明绮具有斜向织纹的特征。绮在周朝之前一般不超过三色,但在汉朝文献中却有“七彩绮”和“七彩杯纹绮”的记载,表明在周朝以后,绮的色彩有了较大的发展。
&nb...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2日
⁄ 丝绸文献
⁄ 共 299字
⁄ 阅读 1,481 views 次
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绸(五)
满城汉墓、蒙古诺因乌拉东汉墓和朝鲜东汉王盱墓出土的菱纹罗与民丰出土的菱纹罗完全相同。公元1972年在武威磨咀子也有这种菱纹罗出土,不同的是经密为1440根/10厘米,超出民丰、满城出土的菱纹罗的经密一倍以上,纬较粗;花纹部分的经丝排列紧密,菱纹在疏朗的六边形孔眼的地纹上显得格外鲜明突出。
在长沙马王...
丝绸, 历史, 战国, 秦汉时期的丝绸阅读全文